凯发app安卓
  • 民文
  • english
>>凯发app安卓
人民网记者 闫妍
2023年04月07日09:44 | 来源:
小字号

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。健康是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。我们生活中的一些习惯,看似卫生,实际上并不能保证身体健康。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感染管理科副科长滕帅提示大家,以下这些卫生误区要避开。

误区一:用免洗手消毒液替代流动水洗手

免洗手消毒液含有杀菌成分,有一定消毒效果。但消毒成分往往具有一定的刺激性,可能造成皮肤过敏反应。如果有条件,尽可能还是用流水洗手,配合使用肥皂或洗手液,用六步手法认真清洗指尖、掌心、手腕各个部位,时间不少于15秒。如果不具备洗手条件,对醇类免洗消毒剂过敏者,可选择季铵盐等其他有效的非醇类手消毒剂替代。

误区二:95%的医用酒精比75%的医用酒精消毒效果好

酒精绝非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。用95%的医用酒精不但不能提高消毒效果,反而因为浓度过高影响最终的消毒效果,同时还造成了一定的浪费。75%的医用酒精之所以能够杀灭病菌,是因为它能够渗透至微生物内部,破坏微生物蛋白质和遗传物质,从而达到杀灭效果。而浓度过高的95%的医用酒精会导致病毒表面蛋白质快速凝固变性,形成一层“保护壳”,使得酒精无法继续深入内部,影响杀灭效果。

误区三:用白酒消毒碗筷

一些人常用白酒来擦拭碗筷,以为这样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。其实,医学上用于消毒的酒精含量为75%,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在56%以下。用白酒来擦拭碗筷,消毒作用并不能保证。

误区四:用毛巾擦干餐具或水果

我们生活中所用的自来水,都是经过净化、消毒处理的,用自来水冲洗过的餐具及水果基本上是洁净的。反而,毛巾上会附着大量的细菌,用毛巾擦拭餐具或水果,会造成二次污染。如果想擦干餐具上的水迹,建议放在沥水架上,让其自然沥干。

误区五:每天用化学消毒剂消毒居家环境

日常情况下,家庭应以卫生清洁为主,预防性消毒为辅。每日做好居家环境的清洁卫生和自然通风,衣服、被褥需经常清洗、晾晒。如确需预防性消毒,不可直接使用消毒剂对人进行消毒;不使用高浓度消毒剂做预防性消毒;严格遵循消毒产品说明书使用,严禁超范围使用。

误区六:不给手机做消毒

手机是病菌的“大本营”。看得见的“脏”是手机屏幕上的指纹和汗液污垢等,看不见的“脏”是手机上的大量病菌。手机最好可以定期消毒,平常用的消毒湿巾就能很好给予手机消毒,但值得注意的是手与手机需同时清理,避免二次污染。避免使用厚重、毛绒手机壳。这类手机壳本身就容易为细菌提供更多的藏匿空间,随着气温升高,会为细菌快速繁殖提供“优良环境”。

误区七:冬季担心降低室内温度不开窗通风

冬季,不少人为了保暖而选择紧闭门窗。实际上,室内空气消毒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开窗自然通风,能大大改善室内环境,减少疾病的发生。建议做好个人保暖的情况下,一般居家环境冬季每天开窗通风2次,每次15至20分钟。

(责编:邹慧、王思迪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
推荐视频
  • 桦川:松花江干流实施防凌爆破00:12
  • 怎样缴纳城乡居民社保费才更便捷?01:53
  • 2023年黑龙江这么干01:42
客户端下载
返回顶部
网站地图